男子被女友逼写百万借条未还被起诉,情感纠纷还是经济诈骗?

5436png

近年来,情侣间的经济纠纷案件呈现爆发式增长。据某地法院数据显示,2023年涉及情侣借贷纠纷的案件同比上涨35%,其中"分手后被追讨借款"的情况尤为突出。这些案件往往掺杂着复杂的情感因素,让法官在审理时面临"情与法"的两难抉择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部分案件中出现了以感情为要挟逼迫对方签署借条的情况,这种行为究竟是情感纠纷还是经济诈骗?近日,一起"男子被女友逼写百万借条未还被起诉"的案件引发社会广泛关注。

百万借条背后的情感胁迫

案件中的张先生表示,在恋爱期间多次被女友以"分手"相要挟,被迫签署了总额达120万元的借条。这些借条中,实际借款仅30万元,其余均为所谓的"感情补偿费"。心理学专家指出,这种利用情感关系实施经济控制的行为,属于典型的"情感勒索"。在亲密关系中,弱势一方往往因为害怕失去感情而被迫就范,这种借条的法律效力存在重大争议。律师提醒,如果能够证明借条是在被胁迫情况下签署的,可以向法院申请撤销。

借贷关系认定的法律困境

法院在审理此类案件时面临诸多难题。首先是借贷合意的认定,很多情侣间的资金往来既可能是借款也可能是赠与。其次是举证困难,当事人往往只有借条没有其他证据。某法官透露,他们曾遇到一个案件,女方提供了20张借条,但银行流水显示大部分款项都是小额消费支出。民法典第六百七十九条规定,自然人之间的借款合同,自贷款人提供借款时成立。这意味着仅有借条而没有实际资金交付证据,借贷关系可能不被认可。

情感诈骗的新型犯罪手法

值得注意的是,近年来出现了一些专门以恋爱为名实施诈骗的犯罪团伙。他们通常会先建立恋爱关系,然后以各种理由索要钱财,最后逼迫对方写下借条。某地警方破获的一个诈骗团伙,成员假扮单身女性,通过网络交友平台物色目标,在取得信任后以"家人生病""生意周转"等理由借钱,涉案金额高达500余万元。这类案件已经超出了普通民事纠纷的范畴,涉嫌构成诈骗罪。法律专家建议,如果发现对方有类似行为,应当及时报警并保存好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。

这起"百万借条"案件折射出当代婚恋关系中的信任危机和法律盲区。在亲密关系中,经济往来应当保持必要的谨慎和理性,大额借贷最好通过银行转账并注明用途。同时,司法机关也需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,明确情感胁迫下签署的借条效力认定标准,既要保护合法权益,也要防止借条成为情感勒索的工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