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联合国发言:反对霸凌行为,维护国际公平正义

3157png

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的当下,霸凌行为正以各种形式威胁着全球公平正义。从经济制裁到军事干预,从技术封锁到舆论压制,某些国家依仗自身优势地位,频频对发展中国家实施单边霸凌,严重破坏国际秩序。这种恃强凌弱的做法不仅损害了被制裁国家的利益,更动摇了国际社会的信任基础。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,在联合国舞台上的铿锵发声——反对霸凌行为、维护国际公平正义,道出了绝大多数国家的心声,也引发了全球对建立新型国际关系的深度思考。

单边制裁如何成为新型国际霸凌工具

近年来,单边制裁日益成为某些国家推行霸权主义的"标配武器"。通过冻结资产、切断金融通道、限制技术出口等手段,这些国家试图强迫他国接受其政治立场。以美国对伊朗的"极限施压"为例,其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后实施的制裁导致伊朗医疗物资严重短缺,直接威胁普通民众生存权。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多次指出,这种将国内法凌驾于国际法之上的行为,实质是披着"法律外衣"的经济暴力,严重违反《联合国宪章》宗旨。数据显示,目前全球有超过30个国家遭受单边制裁影响,受波及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1/3。

技术霸权正在扭曲全球创新生态

在科技领域,霸凌行为呈现出更隐蔽的"技术威权主义"特征。某些国家滥用技术优势,构筑"小院高墙",通过实体清单、技术断供等手段打压他国高科技企业。华为遭遇的芯片断供事件就是典型案例,这种违背市场规则的行为严重破坏了全球产业链稳定性。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报告显示,技术封锁每年造成全球经济损失超5000亿美元。中国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明确指出,科技霸凌不仅阻碍技术进步,更剥夺了发展中国家通过数字技术改善民生的机会,这与国际社会倡导的科技向善理念背道而驰。

话语权垄断制造国际舆论不公

西方主流媒体长期掌控全球近90%的新闻传播渠道,这种话语权垄断催生了更隐蔽的文化霸凌。通过选择性报道、标签化叙事等手段,某些国家将自身价值观包装成"普世标准",对不符合其意识形态的国家进行系统性污名化。中国在联合国多次揭露,这种舆论霸凌导致国际社会对发展中国家存在严重认知偏差。例如在新疆问题上,基于虚假信息的指控与其说是"人权关切",不如说是精心设计的话语陷阱。据统计,2022年全球关于发展中国家的报道中,负面框架占比高达73%,这种扭曲的信息环境严重阻碍了文明平等对话。

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霸凌现象,中国在联合国平台的发声不仅是对特定事件的回应,更是对国际秩序变革的深远思考。从提出"全球发展倡议"到推动"全球安全倡议",中国始终倡导以平等对话替代强权政治,以合作共赢替代零和博弈。当更多国家携手抵制各种形式的霸凌行为时,国际社会才能真正建立起相互尊重、公平正义的新型国际关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