卤味三巨头一年关店数千家,行业寒冬还是战略调整?
深夜的街头,曾经灯火通明的卤味店陆续拉下卷帘门。美团数据显示,2023年卤制品行业闭店率同比激增47%,其中绝味、周黑鸭、煌上煌三大头部品牌合计关店超3000家。当消费者开始习惯在直播间抢购9.9元的鸭脖套餐,这些曾经靠"锁鲜装"横扫商圈的卤味巨头们,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:是疫情后消费降级的寒潮来袭,还是品牌主动刮骨疗毒的战略调整?
价格刺客与消费降级的双重绞杀
社交媒体上"卤味自由"的讨论持续发酵,某网友晒出78元的小份鸭货套餐引发近万条共鸣。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研显示,2023年卤制品客单价同比下降18%,但原材料成本却上涨12%。这种剪刀差使得部分门店单日营业额甚至难以覆盖租金,某加盟商透露:"现在卖1000元要分600给总部,刨除成本每天都在亏"。价格敏感度飙升的消费者,正在用脚投票转向社区夫妻店和预制菜。
加盟模式遭遇信任危机
绝味财报暴露的隐患颇具代表性:2023年加盟店占比达98%,但同店销售额连续5季度下滑。多位加盟商向媒体爆料,品牌方仍在收取高额加盟费的同时压缩运营支持,导致新店存活周期从2.3年骤降至11个月。更严峻的是,某头部品牌被曝出强制搭售过期原料,这种"割韭菜"行为正在反噬整个行业的信用体系。
新消费势力重构市场格局
墨茉点心局跨界推出的冷吃兔脖月销破10万件,预示着休闲食品边界正在模糊。资本市场上,主打"现卤现卖+社区团购"的菊花开卤味逆势获得B轮融资,其30元以下的客单价恰好击中当下消费痛点。艾媒咨询数据显示,2023年卤味赛道43%的新增门店来自区域特色品牌,他们用差异化产品和灵活渠道撕开了巨头的防线。
数字化能否打开第二增长曲线
周黑鸭在财报电话会上透露,其会员体系贡献了56%的线上销售额,但小程序复购率仍低于行业均值。值得关注的是,三大品牌今年集体加码短视频和私域运营,煌上煌甚至成立单独的MCN机构。这种转型背后是残酷的数据:传统卤味门店的线上订单占比已从疫情期间的42%回落至19%,如何用数字化重构"人货场"成为生死命题。
当绝味食品的股价从2021年高点跌去70%,这个曾被视为"餐饮界茅台"的赛道正在经历价值重估。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指出:"关店潮本质是粗放扩张时代的结束,未来能存活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供应链效率、产品创新力和渠道敏捷性。"或许正如某区域品牌创始人所言:"消费者永远需要卤味,但不需要用爱马仕的价格买塑料袋包装的鸭脖。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