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腾回应新手机价格亲民:大部分人都买得起,引发热议

2370png

近年来,智能手机市场内卷加剧,旗舰机型价格水涨船高,动辄上万的售价让不少消费者直呼"买不起"。据最新数据显示,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平均售价同比上涨15%,而同期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仅为5.3%,这种"剪刀差"让手机消费成为新的社会痛点。在此背景下,小米集团副总裁王腾一句"新手机价格亲民,大部分人都买得起"的表态,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,瞬间在社交媒体引发热议。

亲民定价背后的市场逻辑

王腾的这番表态并非空穴来风。据内部人士透露,即将发布的新品将采用"旗舰性能+中端定价"策略,通过供应链优化和线上直销模式压缩成本。行业分析师指出,这种定价策略直指当前手机市场的"中间层塌陷"现象——即3000-5000元价格带出现明显产品空缺。小米此举既是对自身性价比基因的回归,也是对OV等品牌中高端市场的一次精准卡位。

消费者为何对价格如此敏感

社交媒体上关于"买得起"的讨论持续发酵,折射出更深层的消费心理变化。疫情后消费降级趋势明显,调研机构Counterpoint数据显示,68%的消费者将"价格合理"列为换机首要考量。值得注意的是,年轻群体中兴起"够用主义",他们不再盲目追求顶级配置,而是更看重产品的实用价值。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,正在重塑整个手机行业的定价体系。

行业鲶鱼效应或将显现

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小米的定价策略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参照历史经验,2011年小米1999元的定价直接拉低了整个行业的旗舰机价格门槛。当前华为强势回归、荣耀独立运营的市场格局下,头部品牌的定价策略往往具有风向标意义。已有消息称,部分二线品牌正在重新评估下半年新品定价方案,不排除会出现新一轮的"价格战"。

这场关于手机价格的讨论,表面看是产品定价策略之争,实则反映了消费电子行业面临的价值重构。当"科技普惠"遇上"消费理性",厂商们不得不重新思考:在技术创新与价格亲民之间,究竟该如何找到最佳平衡点?王腾的回应或许给出了一个参考答案,但市场的最终裁决权,始终掌握在消费者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