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教育局回应网友建议:学校是否应取消电子屏教学?

3873png

近年来,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快速推进,电子屏教学已成为全国各地中小学的"标配"。然而,这种看似先进的教学方式却引发了越来越多的争议。西安一位家长在政务平台留言建议"学校取消电子屏教学",迅速引发社会热议。数据显示,我国青少年近视率已超50%,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被普遍认为是重要诱因。与此同时,不少家长反映孩子出现注意力分散、学习效率下降等问题。西安教育局对此作出回应,再次将这个关乎下一代健康成长的议题推上风口浪尖。

电子屏教学与视力健康的矛盾激化

眼科专家指出,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会导致视疲劳、干眼症等问题,特别是对正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影响更大。某三甲医院眼科主任表示,近年来接诊的青少年近视患者中,80%都有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。虽然部分学校采取了"20-20-20"法则(每20分钟看20英尺外20秒)等保护措施,但在实际教学中很难严格执行。家长们普遍担忧,电子屏的蓝光辐射和频繁闪烁可能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不可逆的伤害。

传统板书与现代技术的教学效果之争

支持电子屏教学的教师认为,多媒体课件能更直观地展示知识要点,提高课堂趣味性。但反对者指出,过度依赖PPT可能导致教师忽视板书过程,削弱了知识体系的构建过程。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,手写板书时教师的思维过程外显化,更有利于学生理解知识的内在逻辑。一些老教师反映,现在年轻教师离开电子课件就"不会上课"的现象值得警惕。如何在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教学优势间找到平衡点,成为教育界亟待解决的难题。

数字化教学设备的管理困境

在实际教学管理中,电子设备的维护和使用也面临诸多挑战。部分学校反映,电子白板、投影仪等设备故障率高,维修成本昂贵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个别教师利用电子设备播放与教学无关的内容,或者让学生长时间自主观看视频,变相降低了教学质量。此外,不同品牌设备的兼容性问题、软件更新带来的操作变化等,都给日常教学带来了额外负担。这些问题都让人们对电子屏教学的普及程度产生质疑。

家长诉求与教育改革的平衡之道

西安教育局在回应中表示,已注意到家长们的关切,将组织专家论证电子屏教学的利弊。事实上,北京、上海等地已有学校开始试点"无电子屏教室",在特定课程中恢复传统教学方式。教育专家建议,可以采取"分类使用"策略,比如文科类课程适当减少电子屏使用,实验类课程合理利用多媒体展示。关键是要建立科学的使用标准,避免"一刀切"式的管理。未来教育改革需要在保障学生健康、提升教学质量和适应信息化趋势之间找到最佳结合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