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福路偷拍事件升级 上海女教师霸气回怼老法师全过程

1251png

在短视频和街拍文化盛行的今天,偷拍与隐私保护的边界问题正引发全民热议。从成都太古里"街拍侵权"事件,到各地频现的"老法师"偷拍乱象,如何在公共空间维护个人肖像权成为社会焦点。近日上海安福路一名女教师怒怼偷拍者的视频引爆网络,这场教科书级的维权示范,为所有被偷拍困扰的普通人提供了可借鉴的解决方案。

安福路成街拍争议风暴眼

作为上海知名网红打卡地,安福路常年聚集着所谓"老法师"的摄影爱好者。他们用长焦镜头对准过往行人,尤其偏爱拍摄衣着时尚的年轻女性。某培训机构英语教师张女士在午休路过时,突然发现三名男性正用单反相机对自己进行连续跟拍,镜头几乎怼到裙摆位置。监控显示,拍摄者未经任何沟通就按下快门,这种粗暴的拍摄方式正是当前街拍乱象的典型缩影。

女教师教科书式维权三连击

面对镜头的持续追踪,张女士没有选择沉默回避。她先是快步走近拍摄者,用身体挡住镜头并清晰告知:"请立即删除我的照片";在对方辩称"街拍很正常"时,她准确引用《民法典》第1019条关于肖像权的规定;当拍摄者试图离开时,她果断报警并全程录像取证。这段2分17秒的维权视频中,其逻辑清晰的表达与不卑不亢的态度获得百万网友点赞。

专业摄影师揭露行业潜规则

从事商业摄影12年的李维向记者透露,所谓"老法师"群体中确实存在灰色产业链。部分人会将偷拍照片打包售卖给图库网站,或通过摄影论坛以"街拍作品"名义传播。更有人专门捕捉女性走光瞬间,在私密社群高价交易。"正规摄影师都会事先征得同意,而他们专挑拒绝沟通的偷拍方式,本质上就是侵权行为。"李维指出这类行为已严重破坏行业生态。

民法典实施后的维权新变化

2021年实施的《民法典》明确规定,未经许可不得制作、使用他人肖像。上海律协维权委主任王亮强调:"即便在公共场所,拍摄他人特写镜头并存储也构成侵权。"值得注意的是,此次事件中女教师要求删除而非索赔的处理方式,既维护了自身权益,又避免了纠纷升级。这种理性维权模式正在形成示范效应,上海多个商圈已出现模仿者要求拍摄者当场删图的情况。

城市公共空间管理面临新课题

事件发酵后,安福路所属的徐汇区街道办已联合警方开展专项整治。在保留街区摄影文化特色的同时,计划设置明显警示标识,并组建巡逻队劝阻违规拍摄。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建议,可参照国外经验设立"街拍许可区",要求拍摄者佩戴明显标识。"城市活力需要街拍文化,但必须建立在尊重公民基本权利的基础上。"这场维权事件正推动城市管理者重新审视公共空间的权责边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