两人编造卖惨视频博流量被处罚,网友:早该管管了!
在流量为王的短视频时代,一些创作者为了博取眼球开始突破道德底线。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统计,2023年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已达10.12亿,每天有超过2亿条短视频被上传。在这片红海中,"卖惨式"内容正成为某些账号快速涨粉的"财富密码"。从假扮贫困山区儿童到伪造重病求助,这些精心设计的"悲惨剧本"不仅消费公众善意,更严重污染了网络生态。近日,某平台两位主播因编造"农村孤儿卖苹果"的虚假视频被行政处罚,引发网友热议:"早该管管这些造假卖惨的行为了!"
虚假卖惨视频背后的流量生意经
调查发现,被处罚的两位主播通过精心设计的剧本,虚构了"父母双亡的姐弟靠卖苹果为生"的故事。视频中,姐弟俩衣衫褴褛在寒风中叫卖,实际上两人都是专业演员,所谓的"滞销苹果"是从市场批发来的普通水果。这类视频往往采用固定套路:先以极端贫困场景引发同情,再引导观众点击购物链接或打赏。某MCN机构从业者透露,一条爆款卖惨视频能带来数十万收益,比正规带货利润高出3-5倍。
平台审核机制存在明显漏洞
涉事视频在发布后48小时内就获得超500万播放量,期间平台竟未触发任何预警。专业人士指出,当前AI审核主要识别裸露、暴力等显性违规,对精心包装的情感诈骗缺乏判断力。更令人担忧的是,某些平台算法会主动推送高互动内容,导致虚假卖惨视频获得更多流量加持。此次事件曝光后,多家平台宣布将升级情感类内容审核规则,引入人工复核和举报优先机制。
法律重拳整治网络虚假内容
根据《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》,涉事主播被处以行政拘留10日并追缴违法所得。这是2023年以来第27起公开处理的网络造谣卖惨案件。法律专家表示,新修订的《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》明确要求平台对"煽动悲情"等不良内容承担连带责任。北京互联网法院最新判例显示,类似案件赔偿金额已提高到违法所得的3倍,有效形成了震慑。
随着国家网信办"清朗"专项行动持续推进,各平台已下架违规视频12.6万条,封禁账号3.4万个。但净化网络环境仍需多方合力,既需要技术手段升级识别能力,也要完善用户举报机制,更需要每个网民保持理性判断,让"眼泪经济"失去生存土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