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安网友建议取消学校电子屏 教育局:正在调研

2420png

在数字化教育快速发展的今天,校园电子屏已成为许多学校的"标配"。这些闪烁的LED屏幕本意是为了提升信息传播效率,却引发了意想不到的争议。近日,西安一位网友在人民网领导留言板建议取消学校电子屏,称其"光污染严重、内容空洞、维护成本高",该建议迅速登上热搜,引发广泛讨论。西安市教育局回应称"正在调研",这一表态让电子屏存废之争再度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。

电子屏光污染引发健康担忧

多位家长反映,学校电子屏亮度设置过高,在夜间尤为刺眼。眼科专家指出,长时间暴露在高亮度LED光源下可能导致视疲劳、干眼症等问题,特别是对正处于视力发育关键期的中小学生影响更大。部分靠近居民区的学校电子屏还造成光污染,影响周边住户正常生活。有市民拍摄视频显示,某些学校的电子屏在夜间亮度堪比小型探照灯,从数百米外都清晰可见。

形式大于内容的教育展示

调查发现,很多学校的电子屏使用存在"重形式轻内容"现象。屏幕滚动播放的多为领导视察照片、获奖喜报等宣传内容,真正用于教育教学的占比不足30%。有教师透露,电子屏内容更新频率低,有时同一组图片会循环播放数周。教育学者批评这种现象是"数字化形式主义",不仅没有发挥信息化设备应有的作用,反而助长了浮躁的校园文化。

维护成本与安全隐患并存

一所中学的后勤主任算了一笔账:大型电子屏年均电费约2万元,维修保养费用3-5万元,这还不包括人工管理成本。更令人担忧的是安全隐患,2022年某地就发生过电子屏支架锈蚀导致屏幕坠落的事故。消防部门检查发现,部分学校电子屏线路老化、防水措施不到位,存在短路起火风险。这些潜在危险让不少家长呼吁"宁可不要这个面子工程"。

电子屏与绿色校园理念冲突

在国家大力推行绿色校园建设的背景下,高耗能电子屏的合理性受到质疑。环保组织测算,一块10平方米的LED屏年耗电量相当于15台家用空调。这与教育部倡导的"节能减排校园"理念明显相悖。有学校尝试用太阳能供电,但阴雨天气屏幕会出现闪烁,影响使用效果。如何平衡信息化展示与环保要求,成为摆在教育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。

替代方案与智慧校园新思路

一些学校已经开始探索更优化的信息传达方式。某重点中学用校园APP取代电子屏,重要通知直达家长手机;另有学校将电子屏改为可调节亮度的墨水屏,既保留信息展示功能又解决光污染问题。教育信息化专家建议,与其简单取消电子屏,不如建立科学的使用规范,明确播放时段、亮度标准和内容审核机制,让技术真正服务于教育教学。

这场关于校园电子屏的讨论,折射出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深层思考:在拥抱新技术的同时,如何避免陷入"为数字化而数字化"的误区?西安市教育局的调研结果,或许能为全国学校提供有价值的参考。教育的本质始终是育人,任何技术手段都应当服务于这个根本目标。